找到相关内容50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说。不过,在自作自受的业感轮回里,若只偏重于同类的善恶因果——等流因果说,总留给人不尽圆满的嗟叹!   第二节,业因(力)的种类。业的性质,分二方面说明。一、、恶、无记、无漏法中,那一类法有招感果报的功能呢?有部论师认为:唯有、恶有漏法,才能招感果报;无记、无漏法,没有招感果报的力量。而饮光部却认为“诸有学法有异熟果”(大正49.17中)。据窥基法师的解释,这是就无漏法感果而说。有部说无漏法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“菩萨”的伦理学意蕴

    在佛家看来,伦理戒律的层面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仅仅是“有漏善”,而德性层面的“自净其意”方是“无漏”。换言之,德性比伦理戒律更为根本。在此意义上,佛家对戒律的重视并不妨碍其德性论的伦理学进路。 ...阐提人皆得成佛。人人皆有佛性,所以人人皆有成佛之“端”。如果我们对此“端”加呵护,通过后天的修行扩而充之,到一定时候自可成佛。到那时,佛性就由潜能转化为现实,从而在现实层面上实有诸己。  佛家主张人人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660267.html
  • 可畏可爱的业力

    轮回,离恶道怖;能使道业增上,转转益胜;能使证三乘果,毕竟成佛,这是就出世法而言,就无漏因而言。可知恶业虽极可畏,而善业则极可爱,因此修桥铺路,矜孤恤寡,乃至孝亲敬长,戒杀放生等,一切世间善法,都应...根源,报见八识本体,了悟真如,回到无生无灭的本来际地,这样才能从业系中,解脱出来。   梵语羯磨 karma,别译为业,俱舍光记十三曰:“造作名业”。若论业的性质,有、恶、无记之分,若论造业的器官...

    方伦居士著

    |业力|因果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4301826711.html
  •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

    也是承担业报轮回的本体。它主张人们通过修行,熏习第八识所含藏的无漏种子,断舍有漏恶种子,从而达到解脱。本宗认为有一种众生,由其本性(第八识中的种子)决定,永远处于生死轮回中,不能解脱成佛。这种观点与...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相互容摄,相互包容,佛教各种法门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。这种理论有利于吸引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信徒。华严思想对宋代理学有深刻影响。  无畏、金刚智和不空来华,译出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247892.html
  • 可畏可爱的业力

    而言,就无漏因而言。可知恶业虽极可畏,而善业则极可爱,因此修桥铺路,矜孤恤寡,乃至孝亲敬长,戒杀放生等,一切世间善法,都应当做。念佛参禅,诵经造像,持斋守戒,研教供僧等,一切出世间善法,也都应当做。...真空,参究能所根源,报见八识本体,了悟真如,回到无生无灭的本来际地,这样才能从业系中,解脱出来。  梵语羯磨 karma,别译为业,俱舍光记十三曰:“造作名业”。若论业的性质,有、恶、无记之分,...

    方伦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050092.html
  • 阿含圣典的福德观

    无记的行为,因没有重要的意义,所以一说到业,大都就不善的行为而论,很少谈到无记的行为。如以不善业,分别世间的有漏与出世的无漏,很显然的可以发现:不善业,唯属于有漏;善业,通于有漏、无漏的两类。从...。因为他是有漏的,所以对清净无漏的梵行言,是可舍的;但因为他是道德的,所以对有漏世间的罪恶言,又是应行的。如以世间出世间相对看,也可这样说,世间的福德应该舍,出世的梵行应该行;如以不善相对看,则可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4755290.html
  • 论意识

    因意识的列车,开向涅盘城。在未见道前,所修诸善之业,虽属有漏,但这有漏的善业却是引发无漏种子生起现行的有力增上缘。否则,若无此增上缘的助力,无漏种子就没有办法现行。行者从初发心至资粮、加行位一大阿僧...,唯起盖缠,但索苦集,背清净之觉性,合界处之妄尘,立三有之恒墙,作四生之波浪。至转依位,冥真返流,随智慧行,成无漏,道谛所摄,正理相应。现妙观察心,决四生之疑网,为成所作智,起三轮之化源。故知净染非...

    性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856526.html
  • 妙云集导读(十九)佛在人间(二)

    佛教界共同意识的表现,表达出成佛应有的伟大因行。这样的伟大因行,不只是个人的解脱,是遍及世间,世间的一切善行,都是佛法”57。这些善行,纵使未臻无漏的境界,但却成为未来成佛的资粮。  像这样的言论,...“理想佛”是大众部的说法  《异部宗轮论》(大正49?15b-c)说到大众部的佛陀观:“诸佛世尊皆是出世;一切如来无有漏法。”认为佛陀色身无漏,这与有部的“佛色身有漏”论不同。“诸如来语皆转法轮。”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768485.html
  • 菩萨的精神

    这是德性的层面。在佛家看来,伦理戒律的层面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仅仅是“有漏善”,而德性层面的“自净其意”方是“无漏”。换言之,德性比伦理戒律更为根本。在此意义上,佛家对戒律的重视并不妨碍其德性论...说,一阐提人皆得成佛。人人皆有佛性,所以人人皆有成佛之“端”。如果我们对此“端”加呵护,通过后天的修行扩而充之,到一定时候自可成佛。到那时,佛性就由潜能转化为现实,从而在现实层面上实有诸己。  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891617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

    。佛教作为一种以解脱为最后归趣的宗教,其戒律学(伦理学)由顺世间的戒律(止恶修善)和顺解脱的戒律(从有漏善到无漏或从相对的到绝对的)两部分构成。就重要性而言,它是以顺解脱的戒律为主的,至于顺世间...缘起论”的曲解,“纯正的佛家,即   万难同意”。此外,印顺法师还一一评破了熊先生对佛教“禅定”、“刹那”以及唯识所立“功能”、“种子”、“无漏种现”等法义的错误理解。(详见释印顺:《评熊十力的〈新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0341200.html